無論是在信貸緊縮期,還是在貨幣政策寬鬆的時期,民營企業和個人進行信貸融資都不是件容易事。而隨著下半年國內銀行的信貸緩步收緊,那些試圖通過民間融資來籌錢的主體,可能將再次遭遇挫折。
在2007年下半年開始的信貸額度控制時期,銀行體系那點有限的貸款基本上都給了大型國有企業,民間主體融資難的問題頻繁現於報端;2008年年末信貸額度控制開始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銀行信貸的天量投放,不過,貸款仍主要流向了國有部門和基建專案,中小民營企業要想獲得貸款難度仍然非常大。因而,稱銀行貸款是政府和國有部門的“第二財政”,並不為過。而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雖經學者、媒體一再呼喊,政府一再承諾,但多少年過去了進步其實很有限。
就在最近兩個月,民間融資的困難程度再度加劇。有報導稱,目前上海、溫州、深圳三地的民間地下拆借利率最近出現環比上升趨勢,最高月息達10%;而目前銀行一年期貸款的年利率才僅為5.31%。
民間融資利率的上升,有供需兩方面的原因。從資金供給方面來講,中央出於對貸款天量發放所帶來的高通脹風險,已經開始調控下半年的貸款規模增長,這會使得有限的貸款資源進一步集中於國有部門和基建項目,而民間主體在獲得銀行貸款上會愈加困難。從需求上來說,目前經濟形勢和資產價格的走勢都明顯轉好,民間主體無論是融資炒房、炒股,還是專注于實業投資,對資金的需求量都在增長,這也使得民間的資金開始出現緊張狀況。而且,隨著下半年銀行新增信貸投放規模的萎縮,民間利率維持在高位的情況很可能會持續下去,甚至有加速上漲的可能。
民間利率上漲、民間融資困難,並不是什麼新聞。而民營企業融資難也已經威脅到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目前,國內的經濟復蘇主要就是靠政府部門的投資來拉動,由於受到通脹和政府財政赤字規模的限制,投資僅靠國有部門來進行,顯然是不可持續的,而且會造成更大的效率低下、貪污腐敗以及“國進民退”等情況。因而,如何使得民間投資得到復蘇,並能夠持續地發揮作用,才是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這也基本上成為學者們的共識。不過,由於無法充分地享受到銀行信貸的滋潤,民營企業家即使有投資實業的興趣,多半也會因融資困難而打了“退堂鼓”。現在民間利率的高漲,將加劇這種情況。
實際上,這種情況的根源就在於國內的金融資源嚴重偏向於國有經濟部門。眾所周知,民間借貸市場的服務物件便是代表了我國經濟活力的中小企業。據統計,我國民營企業約80%的資金需求來自於自我積累和民間融資,缺乏貸款支援,這就迫使很多中小企業轉而向非正規管道尋求資金來源,形成了一個游離於“正規軍”之外的灰色民間融資地帶。銀行作為市場化競爭的主體,出於風險和成本控制、以及規模效應的考慮,喜歡將貸款貸給國有大企業和政府專案,是無可厚非的。問題是,為了解決民間融資的困難,政府就應該在放開金融管制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比如怎樣解決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限制並擴大其經營規模,怎樣為中小企業融資進行有效擔保,以及通過制定《放貸人條例》來講民間金融和地下金融合法化和規範化,這些才是監管部門為解決民間融資難需要解決的問題。
隨著下半年銀行貸款規模的減少,民間融資利率高企的狀況將持續下去,這將加劇民間主體融資的困難,從而阻礙民間投資的復蘇。為了緩解這種情況,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加大培育和規範民間金融市場,使得民間融資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