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股IPO上市與發行加快,創業板股票招股說明書即將預披露的背景下,目前A股市場上市公司再融資潮又見升溫。週四,繼部分金融股提出巨額再融資方案後地產龍頭萬科A公告:擬實施公開增發,預計募集資金淨額不超過112億元。一石激起千層浪,A股市場當日震盪收陰,與之不無關係。筆者研究發現,隨著巨額再融資潮的湧起,將對A股市場未來的走勢帶來嚴峻挑戰,其影響也將是深遠的。
地產銀行兩板塊再融資首當其衝
巨額再融資主要集中在權重股板塊,其市場影響較大。近期,上市公司再融資開始加速,從集中體現的行業來看,銀行與地產板塊首當其衝, 從地產行業上市公司來看,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房地產企業再融資的速度在5月份央企“地王”頻現之後明顯加快,今年5月之前只有6家公司提出定向增發以及增發,而之後有17家公司提出了定向增發方案。其中,保利地產(600048)成為近兩個月行業中實現募集資金規模最大的一家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募集資金達80億元。而週四萬科A的112億元再融資方案的規模實現超越,其他的房地產類上市公司如首開股份(600376)、金地集團(600383)日前也分別實現募集資金40多億元。相關資訊顯示,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0家涉及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提出了再融資方案,合計再融資金額超過690億元。
再從銀行板塊看,今年以來,14家上市銀行中已有11家提出了次級債發行計畫,發債計畫達到數千億元;其中中行一家就提出1200億元的次級債發行計畫。據中金公司統計,當前銀行體系的核心資本淨額在2.35萬億元左右,銀行間互持的次級債估計已達3000億元左右,若採取追溯過去法,則14家上市銀行中如浦發、民生、深發展等的資本充足率將低於8%;招行、華夏低於10%。從經營業績來看,半年報顯示銀行業業績增長趨緩且部分公司業績回落,相對應的是基本沒有公司提出中期分紅。今年7月份,深發展通過定向增發,補充資本金5.85億元;8月13日晚,招商銀行(600036)宣佈計畫通過A、H股同時配股融資150億到180億元人民幣;浦發銀行(600000)也擬募資不超過150億元。預計其他銀行利用資本市場募資也將陸續跟進。根據申銀萬國的測算資料,若要達到12%的標準,則包括招商銀行(600036)在內的7家A股上市的股份制銀行共需籌集資金近800億元。根據相關券商報告測算,按最悲觀情況估計,若資本充足率需達12%且從中全額扣除次級債,今年銀行整體資本金缺口將達到2645億元。由於金融、地產板塊在滬深A股權重巨大,加上大部分公司歷史分紅比例較差,因此兩大板塊的巨額再融資將對A股市場形成實質性的資金與心理預期帶來衝擊。
IPO與創業板開設將加劇再融資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再融資潮是出現在新股IPO與創業板即將開設的背景下,其效應對市場的影響可能加劇。從目前上市公司所透露的巨額融資時間表來看,正逢中國新股IPO發行與上市提速階段,在中小板快速擴容的同時,大盤股發行與審批正在提速,比如,中冶169億、中船重工60億、中國北車130億、中國核建180億規模等均在發行計畫與時間安排上,因此,巨額再融資潮的出現對市場資金面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從目前滬深A股市場來看,近期日均交易額已萎縮到2000億左右,加上新股市場化發行所產生的上市“絞肉機”現象所產生資金沉澱,再融資所帶來的資金爭奪戰將對二級市場形成嚴峻考驗。
特別是在新股特別是大盤股增加的背景下,創業板開設的腳步也明顯加快。相關資訊顯示:根據證監會關於IPO招股說明書預披露的新規定,在9月上旬投資者就有可能看到預披露的擬上市創業板企業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創業板交易預期與影響將對A股主板市場本身將形成衝擊,而巨額再融資有可能加重A股的調整力度,因此其影響應該是深度的。
總體來看,上市公司再融資是市場的一種正常融資手段,再融資本身也很難改變市場固有的運行規律,但從許多巨額再融資的公司現金分紅來看,巨額融資與股東分紅差之千里,比如某地產龍頭公司累計融資9次,達250億元,而累計分紅僅僅29.98億元,其在基金界早有“圈錢專業戶”的噱稱;又如多年不給股東分紅的某*ST航空公司再受到國資委注資70億後,近期公告準備通過證券市場再融資70億元,引起民營航空公司對市場公平競爭的質疑;某些銀行、地產公司一方面僅高層年薪就達到3000-8000萬元,另一方面卻可以通過融資數百億元的融資方案,而歷史顯示股東分紅很低等,這些必然對A股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由於此次巨額再融資既沒有充分考慮歷史股東分紅回報的實際情況,又出現在多家大盤股IPO加速和創業板即將開設的大背景之下,因此,筆者認為巨額再融資對A股市場相當一個階段內將形成較大的負面影響,而投資者則應儘量回避那些實施巨額再融資而又投資回報極差的公司,並對其將產生的深度影響應有一個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