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放貸創紀錄的中行,“錢袋子”有所吃緊,正在醞釀再融資。
中行行長李禮輝在8月27日召開的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回答《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中行正研究幾種補充資本金的方式,包括利潤留存轉增資本金、通過股票市場定向增發或配股、發行可轉債、發行次級債等,會綜合考慮平衡各種因素。
接近中行(601998.SH/03988.HK)的知情人士透露,中行正在計畫再融資,以補充核心資本,形式是H股增發還是發可轉債,都在研究之中。這將也成為股改後第一家準備股權再融資的大型商業銀行。
不過有關進程還在早期準備之中,方式、時間、金額、比例等均未最後敲定,亦未上報董事會。該行大股東匯金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尚不知曉中行有此融資計畫。
8月14日,招商銀行剛剛宣佈將在A股和H股兩地融資150億到180億元補充資本。如果中行再融資,規模應遠大於此。按照公開資料,如果中行要將資本充足率保持在2008年底的水準,要補充資本金應不少於400億元。
今年前七個月,中行僅人民幣新增貸款已近萬億元,信貸增量居同業第一。這是原本以國際業務見長的中行,在經歷了去年的國際金融市場打擊後,主動進行的戰略轉移。今年上半年,中行在國內人民幣貸款的市場份額從7%上升到14%。
對應上半年的信貸投放量,中行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明顯。一季度該行人民幣新增貸款為5694 億元;中行資本充足率及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34%、9.88%,較上年末分別下降109個基點和93個基點。
對應一季度資料,二季度中行新增信貸為3325億元,預計中行上半年核心資本充足率應會下降100個基點以上。根據中行上年末的資料計算,其核心資本充足率每個百分點對應的核心資本缺口約在400億元。
目前的監管紅線是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核心資本充率不得低於4%。雖然中行上述兩項指標距監管紅線尚有一定距離,但監管層7月的工作會議要求,對於貸款增長過快,資本充足率率達不到監管要求或“持續下降”的銀行,銀監會將採取嚴厲的監管措施。
通過發行次級債補充資本金,通常是銀行首先能想到的“捷徑”。但商業銀行資本包括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一般來說,配股增發主要用來增加銀行的核心資本,次級債主要側重補充附屬資本。
中行在3月有過“未雨綢繆”。當月23日,中行股東大會通過發行1200億元的次級債,6月30日已發行400億元。
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本期所募集的400億元基本已“分配殆盡”,中行於2004年7月7日發行次級債券140.70億元,贖回日期分別為2009年7月20日、11月16日。7月初,央行向中行定向發行了450億元央票。
然而,中行下一期的次級債發行也將遭遇更為嚴格的監管限制。監管部門測算的結果顯示,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次級債有51%在銀行體系內由各銀行交叉持有,對整個銀行體系來說,並沒有增量資本進入,沒有增強整體風險抵禦能力。監管部門已經在制定規定,將銀行交叉持有的其他銀行次級債從附屬資本中扣除。
因此,以股權再融資補充核心資本,進而增加核心資本充足率乃至資本充足率,成為中行的現實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