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導 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7日在蘇格蘭古城聖安德魯斯落下帷幕,本次會議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今年以來召開的第三次會議。會議在探討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和氣候變化融資等多方面議題後達成了一些共識,但會議也凸顯了西方發達國家在多方面存在的分歧。
汽柴油價格上調 影響股
• 國務院同意設立濱海新區行政區劃
• 新能源規劃核電風電太陽能比重增
• 招商證券凍資萬億 申購限制散戶
• 大摩將售中金股權 回報將超30倍
• 晉煤整合價低於市場價一倍
• 滬官員稱房地產收緊政策將出
實施“退出策略”時機是關鍵
在這次會議上,佔據世界絕大部分經濟產值的20國集團的政策制定者進一步意識到,雖然股指攀升、房價走高、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上揚等跡象不斷顯示全球經濟走向復蘇,但目前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為了使不確定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全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來自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財長和央行行長都一致認為,不能過早出臺“退出策略”,直到確保經濟已經回到可持續的增長軌道。
英國首相布朗7日也特意趕到會議現場表明自己的堅決立場。他強調指出,近期一系列樂觀經濟信號“不能被當作提前終止經濟刺激計畫的理由”,目前各國仍處在應對經濟危機的漫漫征途中。他說:“我們需要繼續實施一來年使經濟企穩向好的政策。”
滙豐銀行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金最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美國和英國等發達經濟體都面臨債臺高築和消費疲軟等嚴峻挑戰,目前它們還是“需要特殊藥物維持的重症病人”,很難保證在經濟刺激措施退出後能實現持續復蘇。
雖然20國集團意識到短期內繼續實施經濟刺激措施的重要性,但它們已在這次會議上將討論重心轉向如何適時實施“退出策略”。由此可見,面對經濟刺激措施這把“雙刃劍”,很多國家在慶倖自身經濟被救出衰退泥沼的同時,也擔心如果不能適時有效終止這些措施,通貨膨脹、債務攀升和資產泡沫等嚴重問題將接踵而至。
因此,實施“退出策略”的時機成了關鍵,而這也自然成了本次會議上20國集團的主要分歧所在。雖然美國財長蓋特納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強調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維持刺激措施的重要性,但隨著美國、日本和德國等國家經濟狀況不斷向好,它們還是希望儘快考慮從刺激措施中抽身的舉措。而仍在衰退困境中掙扎的英國卻堅決要求,各國必須在“退出策略”的原則上達成一致,以“合作與協調”的方式實施這一策略。截至第三季度,英國經濟已連續萎縮6個季度,創下經濟衰退持續時間最長的紀錄。
分析人士認為,至少在今年年底前,20國集團不會叫停經濟刺激措施,不會提高基準利率和稅收。然而,準確把握“退出策略”的時機似乎對任何國家都並非易事。此外,英國首相布朗還在會上提出考慮設立一個全球性基金來救助陷於困境的銀行,並提議通過對金融活動徵稅來為該基金籌資,但是與會者對此項提議反應寥寥。
應對氣候變化融資是前提
隨著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日益臨近,本次會議著重討論了氣候變化融資問題。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一致認為,氣候變化融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環。
英國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在會議期間說,氣候變化是地球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20國集團必須推動在氣候變化融資與監管方面達成協議。他說:“如果我們在氣候變化融資和融資貢獻上未能達成協定,哥本哈根會議將很難取得成功。”
最近歐盟提出,在2020年之前發展中國家每年需要1000億歐元資金來應對氣候變化,但並未具體指明歐盟需為此提供多少融資。而本次會議除在發表的公報中,承諾要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威脅和強調《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原則外,也基本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協議。
由此可見,20國集團在氣候變化融資方面也存在分歧。有些國家甚至認為,20國集團並不是討論氣候變化融資的合適平臺。另外,雖然這次會議就氣候變化融資管道進行了廣泛討論,但對哪種管道最為有效可行並未取得一致意見。這些無疑是20國集團難以就氣候變化融資達成協定的重要原因。